《2018 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工作思路中明确:加快推进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项目运营平台上线运行,认定两批 350 个项目,形成支撑 22 个专业类的在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集成学习环境,培养提升老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
为推进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指导性文件,充分显示了国家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和促进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南昌市二十八中学青云学校
南昌二十八中青云学校(集团)是区属九年制公办学校。2015年9月1日首届招生,学校现有学生人数3500人,教师人数近200人。学校地处青山湖南大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校获“2017-2019年度南昌市科普教育基地”;2018年获评“首届江西省文明校园”;2019年青云学校行政团队荣获南昌市“工人先锋号”称号。2020年获江西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获南昌市第三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021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南昌市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获第二届江西省文明校园,连续六年获评“为青云谱区争光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蝉联“南昌市文明校园”,连续两届获评“江西省文明校园”。
南昌二十八中青云学校(集团)于2019年建设了AR/VR创新教室。同年,成为VR应用校,应用的学科为历史、地理、生物学科。
虚拟现实技术将会引发哪些教育变革?
对学生而言,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增强现实技术,能让平面的课本知识更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AR/VR智慧教学丰富的交互功能,能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在情景化、游戏化的交互中,实现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团队学习。对教师而言,AR/VR智慧教学提供强大的支持,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师轻松高效开展日常教学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对学校而言,AR/VR智慧教学利用技术优势,能够助力学科教学的特色建设,打造技术赋能的特色课堂,提升学校特色化办学水平。
“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VR的效果很有现场感,学生相互学习,纠错,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利用AR/VR的功能,让学生解剖原本肉眼不可见的细菌结构,找寻DNA集中区域,十分直观地构建了“原核生物”的概念,通过对DNA双螺旋分子结构的呈现和补充,学生能具体地了解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突破重难点,收效良好;场景的构建容易将学生带入情境化教学中,有效驱动学生进行项目学习。”——沈俊惠老师在VR课程《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反思表中写道。
学校在2020-2021两年登上世界VR产业大会,带来了《八一大桥——斜拉索桥》、《细菌》等优秀课例展示。
荣誉
●2020中央电教馆新技术新媒体观摩比赛,李云霞老师的生物课程《开花和结果》荣获入围课例。
●2020年江西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选活动,沈俊惠老师的生物课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荣获一等奖。
●2020年第二十六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沈俊惠、李云霞老师撰写的电教论文《基于VR的生物核心概念构建教学》荣获一等奖。
●2020年第二十六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沈俊惠老师执教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生物的多样性综合复习课》荣获一等奖,李云霞老师执教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开花和结果》荣获二等奖,梁岩薇老师执教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执教的微课《世界人口的空间分布》分别荣获二等奖。
●2020南昌市中小学网络冬令营VR+STEAM教学案例征集大赛,沈俊惠老师的课程《领略“云中草原”——走近武功山》荣获初中组二等奖。
●2020世界VR大会,冷丽梅老师执教的《八一大桥——斜拉索桥》在南昌市基础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展示交流。
●2021世界VR大会,沈俊惠老师执教的《细菌》在南昌市基础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展示交流。
●2022年,南昌市教育局智慧教育优秀案例评比活动中,南昌市第二十八教育集团青云学校沈俊惠、李云霞、冷丽梅老师创作的《VR情境,解决真实的教学“痛点”》案例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