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正驶入“快车道”。作为职业教育大省的广东,也迈入了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大提升的新阶段。
如何改革?如何发展?如何提升?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一直走在全国职业教育发展前列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番职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改革——从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始
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早在国家教育部立项之前,番职院校领导们就已关注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
2019年,番职院开始布局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专门在9号实训大楼划分约2400米面积场地,计划总投资一个亿分三年三期完成主体工程,到2023年,打造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生态,建成技术先进、资源丰富、功能齐备、开放共享、管理规范、服务社会、特色鲜明、辐射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基地。为学校建设“双 高”院校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支撑大湾区产业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基地综合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等最新技术,根据学校思政课程以及建筑工程、艺术设计、物流管理、汽车、珠宝等7个专业群实践教学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打造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构建虚拟仿真实训管理云平台。
基地现有桌面VR实训室、混合现实教学实训室、沉浸式虚拟现实室、直幕动捕教学培训室、VR技术培训室、协同创新开发室、虚拟仿真云课堂、展示体验厅等十余个区域,可同时满足多专业、多学科的沉浸式教学、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等。
发展——从创新教学实训模式开始
基地的建设,为番职院搭建起了“虚拟现实+虚拟仿真+智慧教学”为一体的创新教学实训模式,现在已应用到机电数控、珠宝技艺、思政课程等各个专业课的实训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带来了高沉浸式、高交互性的学习体验。
在发动机拆卸实训课上,智能制造学院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同学们使用VR桌面一体机进行学习,通过触控笔就可以调整发动机的各项参数,进行发动机的拆卸与安装。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深入观察学习,还能反复进行练习,可以更深刻、形象地理解发动机工作原理和结构。
“新的教学方式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学习主动性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良好。”对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给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授课教师们大多赞不绝口。
在2020第五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番职院报送的“虚拟仿真技术在信息化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荣获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优秀案例。
提升——从育训结合、产教融合开始
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优势及本校专业优势,番职院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理念,以7大专业群和思政课为核心,充分发挥基地的虚拟仿真技术协同优势,积极培养与广州、珠三角等地高端行业、高端企业相匹配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方式,打造了育训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了虚拟现实教育学术高峰论坛、研讨会、讲座等丰富多样的专业活动。
据了解,2021年以来基地已先后接待200多个单位进行参观交流与技术培训,其中高职院校40余所、中职院校20余所,这也预示着番职院在全国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正进一步增强其在虚拟仿真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上的全国影响力。
从早期发展到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再到现在的国家“双高”建设院校,在国家每一轮的高职教育发展中,番职院一直走在前列。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将推动番职院的职业教育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其为社会培养一大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